按:诗人李林芳转来这组谢颐城老师的荐读以及简评。颐城老师素未谋面,却对诗中的某些来龙去脉如此敏感,比如从《一刻》这首诗中找出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影响。我诚然是在少年时代就被王道乾版的杜拉斯深深吸引,却以为是小说趣味的审美,未曾意识到诗里也曾得到浸润?感谢如此认真的阅读。
【缘起】
我是从《今天》读到窦凤晓的,那七首诗都是2015年的旧作,更抓眼,似乎更值得点评。因为我粗粗浏览,便开始了网络搜索模式,便搜到窦凤晓的若干诗作。尽管这个名字我都是第一次听说,诗就更不用说了,远没到家喻户晓地步。
《今天》选编的诗并不都是好诗,杰作,并不能证明一登龙门声价十倍。但窦凤晓的诗,却是我近来读了很多中文诗,包括很多大名鼎鼎的,发现的一个有特色的。这可能是很高的评价了。
因为下载的诗太多,我就开启阅读模式,读到哪算哪,随读随评,完全没有理论模式,只有我平日的阅读感受。后头看了看,我发现前五首全点评了,还打了星。当然仅仅是个人意见。
心灵状态
有楼群。有树。有早起的
环卫工人。有晨雾(雾霾不分)。有零星雨。
有烟。有黑暗中金光闪闪的星星。有猫。
有静止的车轮。有脚步。有风。
有寒暄招呼。有短路(忽闪一下)。
有窗。有门。有沙发。有灯。
有地板上的画册。有厨房的滋滋声。
有孩子的啼哭。有白发几根。
有镜子(被渐渐蒙蔽)。
有水龙头(午夜12点之后禁止打开)。
有电视机喋喋不休。
有电视中的楼群、树、人群……
有和平。有梦。有团花锦簇……
有遥远。有高空跳伞。有低声叹息。
有挣扎(愈挣愈紧)。有捆绑(无绳之绳)。
有逃亡(一张单人床大小)。有流放(三分钟梦魇)。
有被拆毁的:家园、果园、花园、伊甸园。
有怀疑。有犹豫。有见风使舵。
有害怕(各种怕)。有呻吟。有匍匐。
有笔(长期处于过度搁置状态)。
有喉咙。有时钟滴答(倒计时器作响)。
有鸟儿叽叽喳喳。有途经某处突然坠落的鸟儿。
有断首而鸣的鸟儿。有不明飞行物像鸟儿,
一会儿天上,一会儿地下。
有健忘的头脑和健壮的食欲。
有继续飞(队形混乱失序)。
有随风飘(旗帜的潜伏身份凸显)。
有模具(巨大的、隐遁的模具)。
有自焚(名之为艺术)。
有权势蓝、欲望绿。有虚拟红、妄诞粉。
有“人性”的帽子(压紧“意识”黑发)。
有油画棒继续画:
有大地。有山。有云层。有钢蓝色的海。
有牙齿。有手。有脚。有影子。
有迈开的步子。有张大的嘴。
没有呼喊。也没有回声。
【简析】
“有”着这多景象,“有张大的嘴”,就是“没有呼喊。也没有回声。”是不是有点单薄?有它十倍的体量就足够了。除非意象特异,格外抓眼。
两个男孩在唱歌
两个男孩在唱歌,其他人听着,
默不作声。也许,唱歌
仅是他俩的事。那一瞬将他俩
从世界上所有人中析出,像两条黄线,
轻盈、径直、陡峭,永恒地朝向着对方。
不曾到来的事情将渐次前来,
染指这种宁静。
电影常以此刻立论,推演
椭圆形人生,终将因必然的旋转
而失控,殊途同归地进入无理轨迹。
但,当我从舒适的视听椅上
直起脊背,对着男孩背后
白色石灰墙上,孤单的、六指炭笔小人
发愣时,我被代入了,
觉得其中一个男孩未尝不是我。
我是谁呢?胶片在沉默,
影响了我的清醒。男孩暂且没长大,
还在此刻唱歌。
【简析】
看电影、视频节目时,代入自己,是观赏常有的事,和角色置换,发生疑问等等,也常见。但面对“男孩背后/白色石灰墙上,孤单的、六指炭笔小人/发愣”,“六指”是歧指,有歧义吗?好像也看不出。胶片沉默,诗何尝不沉默。
@@@ 一 刻
猫咪独自一人
跃上四楼的铁栏杆,向着藏有
大海和天空的天际线凝望
这让我想起自己溜掉的
一些年月,慢慢度过,
也没有欣喜、悲苦可言
向上向下,都是诱惑。
而朝向远方呢,我无法替猫咪
给某人什么答案
我害怕失去这一刻,仿佛
只有这一刻,才能将我和某些东西
一道,凿进永久的小纪念碑
而我慢慢渗透到生活深处的根须
已牢牢将一些未曾勾画过的东西抓住。
即便仅仅:指爪的安慰
这偶然性的、伴着低嚎的一跃:
怎么稳固它呢,叫它
“猫咪的一刻”、“女性的半永久”?
我感激某些短暂言语所给予的长久安宁。
现在,从“什么也没有”当中,
又得到这:易逝的、必须沉默以报的一刻
【简析】
窦凤晓是不是有点法国作家玛格丽特 杜拉斯的味道?这首“一刻”是我目前为止看到的较为深刻的一首,充满内省、思辨性:仅仅是猫咪“这偶然性的、伴着低嚎的一跃”,“ 从‘什么也没有’当中,又得到这:易逝的、必须沉默以报的一刻”,便“凿进永久的小纪念碑”,这一刻“即便仅仅:指爪的安慰”,也值。
@@ 无心谷
空身走进葱郁
无人的山谷。
小路,专注于蝴蝶的
翩翩,微妙如惊喜飘带。
鹧鸪喃喃念着杏花天,
从紫蓟花头顶倏地掠过。
白云,悠悠是絮状心潮,
并优雅于一时难平。
穹谷深秀,草树葳蕤。为什么不
骑马而来?为什么不在荼蘼花架下
停留片刻?你告知的花名,比我见到的
还要多。怎么好晓得那么多秘密呢?
有时我停下,等你拍好
下一刻的照片,不一定拍我。
有时我停下,等一小缕风
悄悄吹过,不一定吹我。
深谷尽头,一棵云杉奋力向上,
正在脱离已知的高度。
我们照着既定的某个方向
走啊走啊,去寻找更深邃的词。
【简析】
“无心谷”的特点不仅“无人”,还得“空心”——心无挂碍,完全被动地走,看,接受。譬如“专注于蝴蝶的/翩翩,微妙如惊喜飘带”,譬如“鹧鸪”、“白云”等等,两个“不一定”写出“无心”“空身”的特征,而“脱离已知的高度”或“既定的某个方向”是必须的。最后的“去寻找更深邃的词”充满反讽。整个的风格一反法式思辨,怎么有点中式传统的俗艳。挺有意思。
@@@ 石 头
石头。供人使用的石头
雕成骰子的石头,爱赌气的石头
散淡的石头和埋人的石头
如果将雨中的大海植上皮肤的话,我希望是石头
硬的石头,软的石头。
面包状的石头
以及石斑纹的面包统统都像恐龙的骨架
支撑起一个庞大的过去式帝国
比空气还轻的石头,点灯的石头
吐纳烈焰的石头教会我们说话。
中文的石头与列国的石头
天真顽皮的小石头,四海为家的脏石头
酸腐难咽的石头,甜如奶酪的石头
写作的石头,醉酒的石头
出石头剪子布的石头
婚外恋的石头和罹患眼疾的石头
排满小巷的谦卑的石头
踞于高台的傲娇的石头
苹果香如初恋的石头
葡萄紫如死海的石头
井中,口吐泉水的石头
地图上四处走动的石头
胸口中跳动的、心律不齐的石头
恭且寿的石头暗祝远去的帝国,无非硬,且无涯;
汗淋淋的刚被发明的石头
也是阅尽人世的石头
【简析】
直读到“语不惊人死不休”那句“如果将雨中的大海植上皮肤的话,我希望是石头”,我算是被石头打痛了,还有点重。由满眼的石头,看“石斑纹的面包统统都像恐龙的骨架/支撑起一个庞大的过去式帝国”,罗列,重复,不仅是现代诗的特征,但不要平庸的罗列,要时有惊喜,才不讨厌,重复中还要有提升:“中文的石头与列国的石头/天真顽皮的小石头,四海为家的脏石头”,像“婚外恋的石头和罹患眼疾的石头”、“ 地图上四处走动的石头”就比较上头,最后结尾很硬:
胸口中跳动的、心律不齐的石头
恭且寿的石头暗祝远去的帝国,无非硬,且无涯;
汗淋淋的刚被发明的石头
也是阅尽人世的石头
有了这四句,中间稍有点水分,这首石头之歌算是立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