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S-诗东西2014年度诗歌奖揭晓
(一)诗歌奖
【希腊】狄诺•西奥提斯 Dino Siotis
希腊诗人狄诺•西奥提斯(1944-)毕业于雅典大学法律系和旧金山州立大学创作系,早年在旧金山当过嬉皮士诗人,后进入外交界工作,在加拿大和美国担任希腊大使馆新闻与出版主任,退休后回到希腊从事诗歌编辑工作,创办了提诺斯诗歌节和雅典文学节。他以希腊语和英语写作,出版有小说,文学评论,及二十多本诗集,部分作品曾发表于《哈佛评论》。西奥提斯先后编辑出版过十多种国际诗歌刊物,他自己的作品却鲜为人知,他的诗横穿现实与超现实,观察与冥想之间,他将美国俚语和西班牙口语镶嵌在文字编织的节奏中,展现了一个外交官诗人的公众与私性两个面具,恢宏而有节制,隐秘而不失风趣。
【古巴-美国】维克多•罗德里格斯•努涅斯 Víctor Rodríguez Núñez
维克托•罗德里格斯•努涅斯具有奇特的背景,1955年出生于古巴共产主义家庭,成长于特立尼达,后移居尼加拉瓜和哥伦比亚,最后在美国接受资本主义教育,完成博士学位,在俄亥俄教西班牙语文学至今。八十年代开始就是古巴重要诗人,已出版20本西语诗集,十二本翻译诗集,多种文学评论集,在古巴和西班牙获得过几项重要诗歌奖项,比如2013年因长诗《来自红色谷场》获得西班牙大奖。他的诗极度抒情而富有哲思、力度,时而孤绝,时而在一瞬间进入一个温馨的童话世界,他用日常口语铺成出高度精美的语言艺术,用完整或残缺的句式穿插跳跃,形成瀑布与溪水交错的乐感。
【中国】刘霞 Liu Xia
刘霞(1961-),诗人,艺术家,1982年开始写作,有诗歌和小说。喜爱旅行,但因特殊原因受困于家中。刘霞30多年的诗歌创作,也许一直处于喧嚣之外,八十年代早期就有温婉的叙述,当主流进入密集叙述时,她又偏向抒情,和尖锐的批评,九十年代至今是不温不火地讲故事,对自己也对世事进行省视,通读下来是一部小历史,对于中国当代诗和人文政治都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但她的审美向度和遣词造句只有放到一个极为特殊的磁场才有感应,正如她的摄影作品展的标题所示,她的诗文本存在是一种“沉默的力量”,是勇气的见证。
【中国】倪志娟 Ni Zhijuan
倪志娟,哲学博士,杭州某大学教授,主要从事诗歌创作、评论与翻译。倪志娟是中国当代少数几位在写、译、评三个方面都卓有成就而又疏离于任何团体的女诗人之一,尤其是在诗歌写作上走出了一条古为今用的新路,但她并非仿古,而是将古典意境切入当下现实。她也许得益于她所翻译的西方诗歌,但她同时又开拓了汉语诗歌的本土性。她的作品充分显示出她视野开阔,逻辑缜密,技艺娴熟,是提前进入中年写作的优秀70后诗人。
【中国】杨沐子 Yang Muzi
杨沐子(1973-)来自安徽合肥,现居深圳。曾做编导,专职绘画,美学,文艺评论。出版有诗集《透明人》,《另一次倒空》,画册《杨沐子画册》。杨沐子的诗特立独行,执着地、难以遏止地切入了现实与心灵的各个角落,具有女性诗歌中较为罕见的言说力量。她将感性与知性奇妙地揉合在一起,以一种既奔放又超然的想象力迸发出她的独特声音。同时具有画家身份的杨沐子在诗歌中敏锐地捕捉了语言的质感,勇猛地将她洒脱的艺术风格推进到抒情性与戏剧性的不同层面。
【中国】窦凤晓 Dou Fengxiao
窦凤晓(1974-)为山东莒县人,现居日照,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从文化传媒业。出版过诗集《天边的证词》《山中》两部,诗合集《海边》一部。窦凤晓的诗往往从日常感受与日常事物的幽微处瞥见知性的光芒,将敏锐的观察与适度的批判融合在一起,既充满深刻的疑惑,也不乏坚定的命名,在忠实于自身经验的基础上提升了表现与思考的诗意修辞。
【巴勒斯坦】纳吉文•达尔维什 Najwan Darwish
纳吉文• 达尔维什1978年出生于耶路撒冷,如果被介绍为以色列诗人,他会说那是殖民主义说法。巴勒斯坦不是国家,但他拥有更大的天空——阿拉伯语言。达尔维什在约旦学法律,但放弃律师工作,在黎巴嫩最重要的报纸做文化批评,后回到耶路撒冷创办阿拉伯语杂志、出版社、报社。自2000年出版第一本诗集以来,他的作品被译成15种文字,被评为阿拉伯语世界40岁以下最优秀的青年诗人之一, 2014年第一本英译诗集在美国出版。 达尔维什的诗有愤怒,有悲伤,更有质疑,他在民族和宗教冲突中探索普世意义,时而穿着鲁米的外衣,时而带着西方嬉皮士的面具,但炯智而幽默,甚至带有神秘色彩,他赋予政治诗一种全新的面貌。
【中国】黎衡 Li Heng
黎衡,1986年出生于湖北十堰,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现居广州,诗集《圆环清晨》将出版,兼事评论和翻译,译有理查德•威尔伯、威廉•布莱克等人的诗作。黎衡虽未满而立之年,但已是风格鲜明的诗人,他的语言清新,质朴,显露出一种在汉语中少见的能够穿透世俗经验的抒情精神。黎衡带来的不仅是(基督教)信仰与诗歌的张力,同时他借助诗歌语言的精妙力量,让我们在汉语中能够看到一种高贵的风度和气质。
(二)批评奖
【中国】姜涛 Jiang Tao
1970 年生于天津, 1989 年入清华大学,后弃工从文,出版有诗集《鸟经》《好消息》,研究专著《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编著《北大文学讲堂》,译著《现实主义的限制:革命时代的中国小说》等。姜涛的诗歌批评写作,尤其是针对当代汉语诗歌的部分,已经成为后世难以忽略的重要文献。他关注诗歌语言、智性累积以及历史现实中的真切问题,并以三者为维度,试图为批评对象通常并不清晰的诗艺部分确立可供商榷的坐标或平台,借由对作品的精准细读,呈现诗人的责任伦理、意图伦理及精神资源的来龙去脉。姜涛的工作体现着知识分子的真正责任,其并非对于一种语言体系的转译,而是对于文明进程中的历史角色之有限性的辨识与分拣。
(三)翻译奖
【中国】范晔 Fan Ye
范晔,《百年孤独》中译者,也翻译过很多现当代西班牙语诗人,他对于文学语言的态度有着不可多得的博物学精神,既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又遵循法度森严的收纳逻辑,因此他的翻译工作拥有两个广阔的共鸣腔:西班牙语诗歌川流浩荡的风格谱系和汉语词汇庞杂的文学效果库。他热情而谨慎地让他的诗歌翻译在两个共鸣腔之间制造出可感、可信、可爱并散发出幽微的探究气质的关联。 在小语种诗歌译者极度匮乏的大环境下,范晔超越了“学者译诗”和“诗人译诗”之界限的诗歌翻译无疑是一个令人赞叹的例外。
(四)策展奖
【墨西哥】阿里•卡尔德隆 Alí Calderón
阿里•卡尔德隆(1982-),墨西哥当代最优秀的青年诗人之一,2004年获得墨西哥青年诗人奖,2007年获得拉丁美洲青年诗人奖,出版有四本诗集,目前在墨西歌Puebla大学教诗歌,从事诗歌批评,著有墨西哥50-60年代诗歌批评的专论,同时也关注当下诗歌,参与多种诗选的编辑和国际诗歌节策划,活跃于大西洋两岸,主编重要国际网刊《诗歌圈》,在墨西哥是承上启下的重要青年诗人批评家,也是向外推介西语诗人、向西语世界推介国际诗人的重要桥梁。
【英国】史蒂文•佛勒 Steven Fowler
史蒂文•佛勒为英国80后先锋诗人,艺术家,音乐人,出版有六本诗集/小诗册,从内容到形式都十分前卫,他就职于大英博物馆,业余时间组织策划多种艺术跨界的项目,尤其关注地下诗人和独立诗人,对东欧诗人倾力支持。作为“敌人”项目的策划者,他为捷克、克罗地亚、西班牙、墨西哥等十多个国家的诗人策展过伦敦专场朗诵;作为国际网刊《清晨三点》的编辑,他的深度访谈系列为当下诗人打开了一个及时了解欧洲各国诗歌状况的窗口。
请以上获奖者与PEW联系:
《诗东西》同人及特约评委、DJS工作室
2014.12.24.
消息来源:
http://bbs.poemlife.com/thread-695365-1-1.html收藏于 201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