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3年济南垂杨书院举办的《鹿群穿过森林》诗集研讨会上,诗人路也提出,“即兴的少女”一诗可以视作向特翁“自一九七九年三月”一诗的致敬之作。事实上她还有一个隐含的意思:这首诗借鉴了特翁的的诗意。但我之前真的没有读过特翁这首。特搜索了,惊讶于同构诗意的可能性,北岛的翻译也熨帖舒适。抄录于此:
即兴的少女
(窦凤晓)
语言,不是诗歌;正如诗歌
不是语言。一个古老的竞争机制
摆脱了习见的模式
甚至也拒绝了“特殊种类”
的加冕。诗只豁免人,
用它即兴性的摇摆
模拟一场娱乐。
诗,当然不是娱乐。
正如舞蹈中的少女
不是少女。
诗在排他性中
也排除了作者。如果一个人
曾长久地、坚持地、不可遏抑
又无可实现地爱另一个人,
那么,他已幸运地
接近了诗的一个比喻。
正如爱遵循自我否定原则,
诗热衷于即兴化地自我消除,
直至无味,透明,
难于卒读。
自一九七九年三月
(特朗斯特罗姆,北岛译)
厌倦了所有带来词的人,词并不是语言
我走到那白雪覆盖的岛屿。
荒野没有词。
空白之页向四面八方展开!
我发现鹿的偶蹄在白雪上的印迹。
是语言而不是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