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堪仲秋已过,是岁末的气氛了。
回了一趟家,拿着一本F借我的《我执》回去看。因为我有一组小诗,第一首就是与之同名的。F说,看过梁文道的了么?我回没有看;她刚从北京回来,书籍似乎斩获不少。我的“我执”有些来历,但也是陷入一时情绪了,是“执迷待悟”中的彷徨之意,但诗句是短到没说出来什么。梁文道,第一句话就是“我都知道了”,这个也许是公共知识分子(抑或知道分子)的巧词?但几欲令人泫然。是的,我也知道了,我是知道的。只是没有如此这般一五一十罢了。
读书好,起码读着读着不知老之将至。这也是《我执》上的一句,被写在比较醒目的地方,也就非常醒目地唤起我的认同。只是这个好是近年来才感觉到的,这个得感谢一个人,他是我读书的力量所在,一直是我的指引者。当然一个“我”何其之小,缘何这样“我”来“我”去?
前些日子读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正见》,这是本关于佛陀证悟的书,居然一夜一早一口气读完。现在摘录补记如下:
佛法四项真理:
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诸行无常)
一切情绪皆苦(诸漏皆苦)
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法无我)
涅槃超越概念(涅槃寂静)
这是需要用长久的时间细细揣度领悟的。
想这梁文道,于暗夜之中孤灯一枚冥思苦想(也是无端揣度得之),诸行无常,诸漏皆苦,细细分解,披肝沥胆本来不该为人所知。但看他说签售现场,与助理“相视一笑”的入世达坦,我辈也不必视为日记而惺惺相惜的。
书信这个古老的介质如今早已式微了。日记也是言说的名目,售者的噱头,买者的痒,不必当真的。
可是我当真。我怜惜自己读到低回悱恻之处产生的共振,那说明第一,我道不孤,我的灯也不是孤灯;第二,我不是仅擅空穴来风的疯子。
贴一下我自己的《我执》:
《我执》
无我无你之时
看
有所执
有所悟
(或:有所直?有所误?)
《食补》
那该怎么读?
入秋宜煎药、补气,把玩有益于
胃痛的丸药
再归而信任食疗之术
有些慢
有些繁复
有些香腾腾地煎熬出来
《勘误》
以为接近真相了
但一转身
就走入谬误
不可言说的一生
匆匆前行的
看到的都是背影:与现象学无关
与唐末的牡丹相去更远
《明月》
明月高悬
时时有伤肝胆。
《抱病》
薄饼,可以疗饥
但不能抚平块垒
我有块垒
其奈我何
《无用》
剃刀于我
是无用的
一、病灶太深
二、须发太渺茫
《迷归》
说我在巴黎,或在巴厘
只不在此地
赋死生于太具象
过于不忍
《平衡》
中庸置于庭院当中
有人晚饭后蹀躞其上
苦练平衡之术
非此即彼的摔打
越摔打越不痛
只苦了脚下无辜的草
和躲在墙角的虫鸣
《嘈杂》
哦,闭嘴吧
把盗版唱诗班的和声关掉吧
你这个八哥,你栅栏般
被围困的词语以及攀附其上的种种幻觉
《欣悦》
我有刀币一枚
可谓之“欣悦”
最后说“欣悦”,亦无可如何。特此一记。
(又:网上得梁照片两张,一张执笔竖行于书的对峙中,喜欢。一张黑白的,也喜欢)
2009-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