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知网
主题 : 张伟栋:对诗集《天边的证词》的阅读和一点理解
级别: 创始人
0楼  发表于: 2015-07-28  

张伟栋:对诗集《天边的证词》的阅读和一点理解

我们读一首诗,最先注意到的是诗中的情感和意义层面,敏感的读者也会马上理解诗人所使用的语调、修辞和结构等语言层面的问题,最后才会看清的是,诗人与母语、传统、世界所建立的契约关系,这属于诗歌中真理层面的问题。对于一首简单的诗歌,有时我们读到三分之一或者一半,就会明白诗人是如何完成这三个层面的写作,而一首复杂的诗歌,则需要我们读上几遍,特别是对于那种开拓诗歌疆域的作品,往往会让我们花费数年的光阴持续地关注它,我自己对卡瓦菲斯作品多年的阅读经验也在告诉我,只有不断地把诗歌中的不同层面重组,才会有更完整的理解。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理解一个诗人的写作,或者说,如何对一个我们还陌生的诗人做出有效和稍微准确的判断?这里有一个简单的试金石,就是看这个诗人在认同、赞赏和暗中学习哪些诗人的作品和价值观念,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大致知道诗人在借助何种诗歌原型来思考诗歌,以及诗人写作的指向。

窦凤晓的诗集《天边的证词》,收录了诗人将近二百首作品,这样的数量几乎和叶芝的全集相当,也就是说,这样的数量算是相当丰厚。对这些作品的初步阅读,我们大致会得到这样一个印象:诗人窦凤晓的这些作品基本上是在抒情诗这一诗歌原型中完成的,这种诗歌写作原型,要求诗人以直觉的方式去把握情感和事件的灵光乍现的绽出状态,而将语言带向幽深的、意味深长的境地。在这里,诗歌中情感层面和语言层面在于诗人自我的展现,而诗歌中的真理层面表现为诗人与神秘的倾听者的对话,正如海伦·文德勒所说:“很多抒情诗的说话者都用一种亲密的方式对看不见的倾听者发言。”在这种诗歌原型的写作中,窦凤晓充分展示了她作为一个优秀诗人的才华,她诗歌中的神秘倾听者,指引她审视、探究和发现隐秘情感的本真状态,从而将她的诗歌推向一个幽远的所在。这些都会带给读者某种或是震动或是启示或是感动的阅读体验。我愿意那些喜爱诗歌的朋友来读这部诗集,它会帮助你重新审视你自己的存在。





收藏于 2013-04-02
描述
快速回复